卡溜馬祖     退伍雲遊記

袁翌祥  撰寫及整理於10689

●第二天(106年的728日星期五)

在馬祖的民宿休息了一個晚上,早上的天氣也很好,離島的物資不像本島那麼豐富,不過民宿卻也是提供了一頓豐盛早餐,特別是民宿的饅頭,我猜是自己做的,特別的香Q好吃。在附近隨手照了幾張像,沒想到居然這個小小的島還有消防隊在隔壁,這蠻讓我意外的就是了。

   

■猛澳港

一大早吃早餐就到猛澳港準備回南竿,原本的領隊林先生因為公司安排接另一個團,所以我們就在這裡道別。在等船的期間林先生又帶我們到他小時候常去乘涼的海蝕洞看看,就在港邊的小路走下去就可以看到。

 

■南竿雲台山

回到南竿後,我們換了另一位導遊王春萍小姐,她帶我們去的第一站就是馬祖南竿最高峰雲台山,雲台山標高248公尺,為台灣小百岳第98座,可以登高遠眺馬祖列島與大陸北茭半島。

馬防部在民國85年興建軍情館,藉以強化官兵敵情教育,98年考量馬祖地區觀光發展,軍情館內陳列資料依據國家機密保護法完成篩檢及遷移,並由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辦理原軍情館整修,於民國99117日開放遊客參訪。不過開放對象僅開放本國人士,每週開放時間為週一至週日上午08:3011:30下午14:00~17:00,進入時需經衛兵核對身分證即可進入參觀,進入內部不准照相,所以進入時要準備好身份證件以供查驗。

 

■勝利山莊

勝利山莊建於民國七十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位在清水勝利水庫旁,是座將山壁開鑿後所建立的招待所,專門用來接待總統或高級長官蒞臨馬祖時之用。除了客房外,坑道內別有洞天,一進洞內可以看到氣派的接待大廳,特別強調進入的接待大廳內,擺設的桌椅不可隨意亂坐,會被衛兵趕下來。

過大廳後可見到寬敞氣派的餐廳,每當總統蒞臨巡視,軍方都會安排在此舉辦餐會,發表談話。目前山莊仍為國軍使用,坑道內配置有接待大廳、展示廳、客房和餐廳等,出口處有一座裝飾用的七五山砲,平日由軍方派人看管,主要用來接待訪視馬祖防務的長官使用,故如果有國軍上級長官或貴賓來訪或軍方辦理活動時山莊會關閉不開放。

施工期間採傳統火藥爆破及人力挖掘,過程備極艱辛危險,工程共費時年餘,於民國七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落成啟用。因山莊為坑道式設計,可防敵人砲擊,因此以往蔣經國先生至馬祖視察時常住宿於此處,山莊內有許多蔣經國先生至馬祖視察時之照片,記錄當時經國先生親民愛民之身影,甚是珍貴。

連江縣政府為推動以軍事為特色的觀光,協調國軍開放入內參觀。山莊開放對象仍僅開放本國人士,每週開放時間為週一至週日上午08:3011:30下午14:00~17:00,進入時需經衛兵核對身分證即可進入參觀,進入內部不准照相。所以進入時要準備好身份證件以供查驗。

 

■大砲連

「大砲連」又稱「梅石連」,位於地勢險要之地,其天然獨特的地形是最好的防禦堡壘,可拒敵於海上,滅敵於數里之遙。梅石,因澳口石岩壯列如梅,故名之。其意乃取寒梅不凋霜雪精神,砥礪弟兄面對來敵,矢志戍衛國土。砲兵部隊駐守梅石陣地,上溯民國四十八年六月十日成立之砲兵六四三營第一連。是值823砲戰翌年,情勢艱難不可喻。

夫歷史推移,梅石駐砲部隊更替番號,承六四三營第一連,至今多次更迭,雖履歷更動,將士們皆同心戮力悍守北疆。砲兵部隊的重砲射擊帶有「雷聲一震撼山岳,霆霽風雲威四海」之勢,令來犯之敵不敢輕易越雷池一步。為了向砲兵忠誠精魂致意,奉指揮官張慶翔中將指示,特於梅石設館陳展,以激勵士兵進克盡職責、毋忘使命。

在此開放參觀的是現役國軍M1240公厘榴炮,於1960年代由美國提供,部署於金門外島地區,射程約23000碼(21000公尺),編制人員16人,砲身全重約27000公斤,砲彈重163公斤多,其破壞威力不言而喻。

有人誤會240砲為國軍823砲戰期間反擊敵人所使用之武器,然而當年國軍分別在金門及馬祖部署240榴砲,由於攻擊能力強大,在傳聞渲染下,240榴砲被傳為823砲戰時的主力,還有人吹噓,指240砲曾在823砲戰時打到廈門,把廈門車站瞬間轟成平地,共軍還以為國軍使用原子彈。

但軍方多次對傳言提出澄清,說明240榴砲射程的確可以深入內陸,砲彈威力可將一個美式足球場地大小夷為平地,但823砲戰發生在民國47年,美國是在民國48年以「轟雷」計畫將10240榴砲從琉球基地運抵金門,將其中兩門部署在金門溪邊砲陣地,雖未直接參戰823砲戰,但在部署後有效嚇阻共軍再次進犯意圖。

    

其實240砲並非823砲戰期間所使用,當時對中國大陸實施砲擊的火砲應是美軍的155加農砲(參考資料:https://www.kmdn.gov.tw/1117/1271/1274/309772/h)(一說為八吋口徑榴彈砲,因當時美軍運來的八吋 榴砲因為射程遠、殺傷性強大,而且確實也可以發射帶有核子彈頭的砲彈,因當時金門射出的砲彈威力驚人,故有人認為應是八吋榴砲造成),240根本沒在823開過炮,240運來的時後823已經結束了。,所以當時砲擊中廈門火車站的應該是155加農砲裝高爆燃燒彈頭(據說是白燐燃燒彈)的砲彈,白燐彈在擊中目標區後,空氣會瞬間燃燒完畢呈真空狀態,死亡共軍與民眾中很多沒有被當燒死就是瞬間致息七孔流血而死,也因為威力過於強大所以當時共軍誤以為台灣使用原子彈砲擊廈門火車站戰役後致該火車站半毀,鐵軌彎曲不堪使用,無法再行調度輸運兵員;並斃傷敵一營餘兵力(約700餘人)戰果豐碩。也因為如此,後續造成廈門車站無法使用,因而使敵人後續運送兵力暫時中斷,也成為當時戰事我軍勝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240砲是我國軍目前口徑最大而且尚在服役的火砲,服役至今已超過半個世紀,算是阿公級的武器了,不過就算是老舊武器,這種東西能用的話威力還是不小,敵人對它應該也不敢掉以輕心才是。

   

馬祖的240砲上一次射擊已經是民國85年,民國10611月相隔21年配合國軍年度演訓再次試射,沒人能想像巨砲重新啟動究竟效果如何,沒想到第一發射擊,巨砲爆出的怒吼,凌晨再度射擊,強大震波連碉堡旁的樹木都瞬間震動,證明這門國軍最大火砲威力一點都不減!(240106年實彈射擊演練新聞

大砲連開放對象仍僅開放本國人士,每週開放時間為週一至週日上午08:30至11:30下午14:00~17:00,進入時需經衛兵核對身分證即可進入參觀,是唯一軍事地開放可供照相之處,內部開放兩門240砲供大家拍照。不過這裡部分地區還是禁止拍攝的,所以請大家照相時不要直接照到衛兵或禁區以免造成不必要之困擾,團體進入時要事先跟縣政府申請,進入時要準備好身份證件以供查驗。

 

■枕戈待旦紀念公園

當船隻駛進馬祖福澳港時,大紅色的「枕戈待旦」四個照壁大字便會映入眼簾。這座照壁位於福澳村西南方山頭上的公園內,是棟地下二樓,地上五樓高的長方體建築物,上面書寫「枕戈待旦」四個大字,原為先總統蔣公於民國477月蒞臨馬祖巡視防務時,為嘉勉馬祖軍民不忘復國之志而親筆所題,再經原有銘刻字跡原樣放大,闢建而成。

枕戈待旦紀念公園是進出馬祖門戶的意象地標,與金門太武山上的「毋忘在莒」共享盛名,照壁一樓是由藝術家曹楷智規劃成為藝文展演的空間,紀念品店裡面販賣許多馬祖文創商品及馬祖其他特產,其中我最有興趣的就是「枕戈待旦」造型的文創商品。「枕戈待旦」的紀念瓷器裡面存有馬祖50度的白酒,配上「枕戈待旦」的造型,特別有到馬祖一遊的感覺,所以買了一只回家當裝飾。不過這東西不便宜,但在其他地方買不到,所以特別具有紀念價值,自用或送禮都很不錯。

   

   

 

■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及南竿遊客中心

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於民國881126日正式揭牌運作,專責風景區的規劃建設及經營管理。遊完枕戈待旦公園後以到中午時段,吃完飯後加上炎熱天氣真有些想睏,導遊也蠻厲害的,知道大家的需求,所以我們便前往南竿遊客中心休息片刻,遊客中心提供簡報影片預約觀賞、觀光諮詢、摺頁索取等服務。

我們參加了一場簡報服務,簡報室放映著馬祖旅遊簡介,我很認真的看完了,內容很不錯!不過有些同行伙伴醉翁之意不在酒,利用十幾分鐘小憩片刻,吹著冷氣休息一下也不錯。休息完畢後接著去附近景點「北海坑道」及「大漢據點」參觀。

 

 

■北海坑道

北海坑道是國共作戰期間,為了運補外島作業,所以在南竿島的背側開了一條與海面相連的坑道,這樣海軍的機械登陸艇,就可以在坑道內躲避炮彈的襲擊,安安穩穩的下卸補給品跟兵員。

   

坑道於民國57年開始興建,59年完成,此為戰略需要而開始的「北海計畫」在馬祖地區開鑿了不少「地下碼頭」,專供游擊戰艇停泊使用,在軍方釋出之後,今成為馬祖地區特殊的「戰地景觀」,若無造訪北海坑道,便好像沒來過馬祖一般。

北海坑道位處鐵板海岸線,為一深入山腹,貫穿岩壁,呈「井」字形交錯的水道;水道高18公尺,寬10公尺,長640公尺,漲潮時水位達8公尺,退潮時為4公尺,步道全長700公尺,走完一圈約需30分鐘,但要配合潮汐的漲退,在退潮時才能進入。目前北海坑道開放中,不需申請,另外縣政府有設立遊船的點,需要購票進入,有專人解說坑道歷史及緣起,順沿坑道繞完一圈約30分鐘。

   

這座可供百餘艘登陸小艇使用的地底坑道,當年被視為高難度的工程,共出動2個師、3個步兵營、1個工兵營以及1個傾卸車連混合編為3組,不分晝夜輪流施工,歷經820個工作天才完成。當時由於施工設備簡陋,除了用炸藥爆破外,全靠人力一鑿一斧挖掘花崗岩壁而成,不少官兵因而犧牲,工程之艱鉅、氣勢之壯闊,堪稱鬼斧神工之作。在過去戰雲密佈的年代,北海坑道曾經試圖要扮演著地下碼頭的運補功能;今日當人們走進深邃的坑道中,一幕幕雄偉壯闊的岩壁、幽暗浮動的倒影,都讓遊客不自覺地發出陣陣讚嘆。

 

   

聽說這裡也可以看到藍眼淚,不過我們這次並沒有遇見到,由於坑道在建造時曾犧牲過不少官兵性命,所以我們在聊天時有談到是否曾經發生過什麼靈異事件,協助搖船的工讀生說他有靈異體質,有時會看見洞內有黑影飄過,不過他說看到就當沒看到,也不要一直盯著祂看就好,聽完之後我們突然覺得坑道特別涼爽起來(哭哭)。可是我覺得沒做虧心事,也沒對不起他們,所以我聽聽就好,況且這裡是戰地,多少應該會有遇到一些,這也不足為奇。就算有遇到好了,但是我也看不見,所以沒有特別覺得有什麼不舒服,倒是我老婆已經嚇到花容失色。

 

 

■大漢據點

大漢據點是突出於鐵板沙灘與北海坑道之間一座岬角,位於南竿南方的鐵板海岸線上,與莒光島、3346等據點控鎖著鐵板及梅石澳,形成嚴密封鎖網,控制莒光方向水道,戰略地位相當重要。民國64年,國軍基於作戰任務需要,由當時陸軍登步部隊官兵弟兄不分晝夜輪流施工;因當時設備簡陋,除用炸藥爆破外,其餘均靠人力一寸一土挖掘而成,於民國65329日竣工。大漢從下到上有三層坑道,地下第一層主坑道長約304公尺,寬約1.5公尺,高約2公尺。最上層為軍方連部,第2層設有生活圈及預備機槍陣地,最下層設有490高砲陣地、簡報室、中山室、庫房、儲藏室等空間;隨著兩岸情勢和緩,因具有觀光發展的價值,國軍便將大漢據點移交給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民國95年整修完成。走入據點內,每一處槍口、砲口均面向海洋,充滿肅殺氣息,體現了國軍當年「緊扼海疆、大漢天威」之勢。已閒置的大大小小機槍砲射口宛如相機的觀景窗,是通過幽暗後的另外一番新天地。通行廊道較為狹小,而內部設置高角砲砲臺、彈藥儲藏空間、士兵宿舍等軍用格局,具有完整之軍事設施。民國92年軍方移交給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整修,於民國95年底整修完成,次年2月正式對外開放,成為連結北海坑道的新景點。

   

大漢據點末端出口處,建有一條新的步道,走入步道內可以發現廢棄房舍,應該是以往官兵活動的地區及居住的地點。經過小徑的時候發現一座廢棄營舍門柱前寫了兩行字「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不過這還不稀奇,等進到裡面拍照的時候,發現門柱背面又寫了兩行字「我不殺匪、匪必殺我」,不由得令我莞爾一笑,因為相信在自衛戰鬥的時候,這幅警語剛好在對外瞄準敵人時讓士兵看見,可以隨時提醒防禦的士兵,如果真遇到敵人,為了保命如果你不開槍敵人就會開槍,別對敵人心存憐憫之心,真佩服當初設計的長官,真是用心良苦呀!也凸顯軍人上場殺敵的無奈與危險處境。

   

連結官帽山生態公園,遊客可以順道遊覽官帽山,再經由仁愛村(鐵板社區)前往南竿另一著名的景點-鐵堡。

 

■鐵堡

鐵堡位於仁愛村西側通往津沙之濱海道路下方,這裡原是一座突出於海上的獨立岩礁,早年國軍因為戰略需要而挖掘岩礁使它中空,上覆以水泥掩體,在此設立據點,傲然聳立於狂濤中,旁邊岩礁上插滿了玻璃碎片,防止大陸的水鬼摸哨。雖然廢棄已久,但據點內仍保有完整的地下石室、坑道、射口、砲台、廚房、廁所、房間、臥床等防禦工事和生活設施,甚至馬祖當年唯一有軍階的狼犬就駐防於此,所以還有狗住的房舍,真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至於為何會有狼犬駐防,那就牽扯到一段令人傷心的往事了,早期兩岸間軍事緊張的時候都會互派水鬼至對岸摸哨,什麼是「摸哨」?簡單說,就是偷偷摸摸潛入敵營、殺害哨兵,當年國、共兩軍水鬼相互摸哨的情事,時有所聞。所以位於前線的馬祖當然也不例外,特別是每年三到五月是馬祖的霧季,兩岸蛙兵就選在此時進行期末技測,一定得到對岸偷個醬油瓶,或看場電影拿回票根,表示有登陸對岸且平安歸來,才能順利結訓,甚至在更早的時期要割了人頭或是耳朵回去才算交差。話說當時在鐵堡駐防著一整個班的官兵,因為駐守的排長當時休假回台灣探視親人,駐點的士兵因為長官不在,所以對於晚上的衛哨便掉以輕心,甚至值勤時睡覺都有可能。當時月黑風高,而士兵因為長官不在而值勤鬆散,導致當時被對岸水鬼摸上岸都沒發現,後來上岸的水鬼將前後幾個哨所都給摸了,而當時在坑道睡覺的其他士兵自然也難逃一劫,整個班的兵士就全被敵人給滅了。後來白天的時候被人發現並通知排長緊急返回,排長知道後傷心欲絕,在祭拜完兄弟後也舉槍自盡隨兄弟們去了。

   

後來馬防部檢討此案,認為夜間警戒不足,便決定配置一條軍犬協助,有了軍犬的協助,後面駐防的官兵最後都能夜夜平安的度過退伍,而駐防官兵為感謝這隻狗,也將狗兒照顧得很好,甚至還給狗兒掛上軍階並配有糧餉。導遊還說曾有照顧狗兒的阿兵哥偷把狗糧罐頭拿去換菸抽,狗兒吃不好當然非常不爽,於是就對這照顧狗兒的弟兄狂吠並咬破褲管、後來東窗事發,至今傳為笑談。

鐵堡為昔日一重要戰略據點,今已全天開放進入參觀,是體驗昔日戰地風情的一處絕佳地點。

 

津沙聚落

津沙位於雲台山下,南竿島西南方突出處的灣澳,是南竿最接近大陸第一大漁村聚落,因早先擁有如金砂般細緻的沙灘,故名金沙,後寫作津沙,是賞夕陽、踏沙灘的好去處。津沙雖然蕭瑟滄桑,被遺留下來的馬祖建築,卻仍保留古樸的美感。聚落內分成澳中、東邊山、西邊山、溪底等4個區域。清末起,連江、長樂、琅岐島等地居民陸續移入,是馬祖最多原籍大陸連江縣移民的村莊。早年漁產興盛,居民除海上捕撈外,也兼營釀酒、藥鋪、商號、煙館等行業,曾是南竿第2大村;當時村內曾設有私塾,因而文風興盛。

抗戰時期,日軍為控制閩江口航道進出,有一班兵力據守在西邊山的「雁廬」;而後隨著兩岸對峙,鄰近漁場又遭逢破壞,於是居民紛紛外遷。今日的津沙聚落在縣政府與社區發展協會的奔走下,頹圮舊屋重現生機,蛻變成老酒館、民宿,連海邊的防空洞也改裝成廁所,並給予「碉堡便利屋」的新稱。聚落內的百年老榕樹,也是不可錯過的景緻。西邊山石階上精彩的古厝群,以及村內閒置空間的再生與活化,讓津沙成為了馬祖的魅力小鎮。津沙也以老酒聞名,村中的泉水所釀出的好酒,還有紅糟入菜的各式料理,有機會大家可以試試。

 

津沙天后宮是津沙村的信仰中心,也是南竿鄉三大天后宮之一,不同於鐵板與馬港天后宮的粉面媽祖神像,津沙供奉的是全馬祖唯一的「黑面媽祖」。於清朝年間興建的舊天后宮已不存在,現在所見的是民國67年由國軍協助重建的。南竿津沙聚落不僅可以看到百年傳統聚落的原貌,還可以看到馬祖唯一的碉堡廁所(碉堡便利站),以及以前的反共標語:「反共抗俄,殺朱拔毛」,非常的特別。

 

 

  

  

參觀完津沙村後,我們在南竿的行程也算是結束了,接著又要搭船到北竿,我們依舊搭遊覽車至福澳港,這次是搭快艇前往北竿,所以開船之後大概十幾分鐘就到北竿碼頭,今天下午風大,聽說有颱風準備侵襲台灣,所以上船之後海上一路晃的很大,我老婆說她快暈船,我倒是還好,上次去綠島搭船暈到膽汁快吐出來,後來成為她一直取笑我的話題!這次我倒是沒太大感覺,換我開始笑她。(科科!)

 

■北竿芹壁村

芹壁聚落建築依山傍水而建,外牆以當地花崗石為主,遠遠望去猶如海上石城。昔日居民為考量家族成長需求,建築均事先協商與規劃,隨著家族成員的繁衍,漸漸形成以「中間」為核心的建築群,形成血緣濃厚、生活密切,以及有機成長的空間特質,呈現出一種核與蔓的層次變化與向心關係,成為馬祖地區特有的聚落型態。

   

馬祖北竿的芹壁村,在荒涼數十載之後,因為一股民宿風潮,才再度打開它神秘的面紗。新聞介紹有一位來自法國的觀光客Pierre,曾經在雜誌看過芹壁的介紹,就愛上其花崗岩的建築,所以趁冬季旅客較少的季節,專程前往島上參觀。Pierre說「在法國羅亞爾河是避暑勝地,也有很多荒廢掉的Chateau(古堡),以白色石頭建材深藍色屋頂砌成的房子,那裡已經有聯盟,把古堡、教堂整修好做民宿,情況跟芹壁村很類似,所以我很想來看看。」懂中文的Pierre,看見民宿外牆上掛著的「解救大陸同胞」標語,覺得很有趣,他最喜歡咖啡廳外的氛圍,與法國古堡同樣浪漫。

   

芹壁村除了吸引法國人的青睞外,數年前,侯孝賢導演亦看中芹壁,拍攝洋酒廣告,之後又有導演選中拍片,網羅言承旭、陳妍希、鄭元暢、陳意涵等當紅演員的電影「花漾」,就是在這裡取景,描繪海盜與歌妓的故事,竟與芹壁曾有海盜盤踞的歷史有了交集。電影拍完了,為戲特別搭建的場景也一一拆除了,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研擬在電影上映後,將復原部分街景,而過去的芹壁海盜頭目陳忠平的家(芹壁14號),及曾在劇中入鏡的「花漾樓」,則搶先以展覽館和民宿的樣貌開放,為芹壁注入更多的觀光元素。因為拍電影的關係,所以芹壁成為觀光客蒞臨北竿必訪之景點,也是全國聚落保存最成功之村落。

馬祖的傳統住宅為閩東建築,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是北竿的芹壁聚落,在政府的推廣下芹壁聚落成功地改造成民宿、咖啡館等充滿人文氣息的地方,為老宅活化的最佳典範。倚著山壁建造的小聚落,面向海洋,穿梭在這古城都能撇見蔚藍的海,每一處都是名信片般的風景,讓人感到心曠神怡、忘卻煩憂!

   

另外芹壁村北面海面上,有一突起的花崗岩礁石,望之酷似一隻巨龜,居民謂為「龜島」。島的四周,海水清澈見底,有「鏡澳」之稱的芹壁村,能興盛一時,傳說乃此一風水特佳之故。到此一遊的您仔細瞧一瞧!數數烏龜背了幾隻小龜?

   

看完芹壁村後,今天的行程就結束嘍,收拾一下上車到餐廳吃晚餐,聽說颱風要來了,導遊說看我們幸不幸運可以買到『買「馬祖」送「關島」』(剛聽到以為怎麼那麼好,還可以去關島玩,結果後來才知道所謂的「關島」是颱風來臨,馬祖機場和港口都關閉了!準備關島,哪都不能去?而且是雙颱尼莎和海棠颱風連續而來,這是什麼情況壓!?有興趣的旅客請聽下回分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