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溜馬祖     退伍雲遊記

袁翌祥  撰寫及整理於10689

 

 

當軍人的時候一直想去外島看看,可惜我的官科在外島沒有職缺可以跟我對調,轉任教官之後更沒機會去外島了,所以退伍之後就想要到處走走,因為沒有工作的壓力,可以很悠閒的享受人生,最想去的旅行就是外島,於是在旅展時就特別詢問外島的旅行。最近馬祖藍眼淚的噱頭就特別吸引我,於是最後訂下了馬祖之行。這個行程訂了之後,因為當時還在職,所以也不太有時間去,退休之後才想到有訂了這個行程,原本以為打電話去旅行社馬上就能成行,沒想到這個旅行太夯,要到七月底才有空缺可補,所以最後確定訂下了727日到29日的行程。

馬祖為什麼叫馬祖?相傳宋時,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湄州島東螺村,漁民林愿之六女默娘(媽祖應該姓「林」名「默」,加稱「娘」字是因為媽祖為女性,很多人稱她「默娘」,所以也有人說媽祖名叫「林默娘」),秉性嫻淑,事親至孝。某日父出海捕魚,不幸遇風罹難,默娘痛不欲生,乃投海尋父,卒負父屍漂流至南竿島。鄉人感其孝行,厚葬立廟祭祀,尊稱為媽祖,並以其名作為列島總名以示紀念。

至於「媽祖」如何變成「馬祖」有兩種說法,一為避媽祖名諱,乃改為「馬祖」,另一說則是軍管時期,軍方認為「媽祖」無法突顯出戰地前線精神,故去「女」字邊,增加剛猛之氣。

註:關於媽祖

媽祖出生於北宋西元(公元)960年於福建浦田半島得道於湄洲島,媽祖出生是不哭不鬧父親取名單名默,默娘的娘字是古時對女性取名於單字後加娘字用於區別男女名。默娘自幼習水性能預測天候遇危急常示警鄉親,鄉親稱其為靈女神女。8歲入私塾能自視辨字過目不忘,13歲於家門口遇一道長授予玄祕法錄無字天書,自此默娘便常常打坐修禪並習得醫術藥理,懸葫濟世於鄉親。
16歲於井口邊遇仙人授予銅符祕錄,自此默娘進入了另一個境界常常禪坐靈魂出竅入竅收發自如。某日母親見默娘紡紗入定滿身大汗伸手拉默娘一下,默娘手中梭子緊握,但絲線已斷默娘醒來告知母親父兄於海上遇劫剛剛在救父兄,梭在線斷父親無恙兄長亡。隔日母親到海邊見丈夫說明遇劫子於亡於大海。默娘出竅連三日才尋得兄長屍體。
18歲時因千里眼(金精將軍)順風耳(水精將軍)作亂傷害無辜,默娘與之鬥法收服兩將並留於身邊當護法幫助默娘修行。
西元987年默娘年值花樣年華虛歲28歲(古時女人14~16歲就會出嫁但默娘潛心修行許終身不嫁)農曆九月初八日告別父母告知將至湄洲島修行。翌日九九重陽節於湄洲島得道昇天,因常顯化救人島民建廟祭祀,又因歷代近20次的追封從通賢靈女,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聖母。

台灣媽祖廟最早可追溯到明鄭時期,澎湖大天后宮是台澎地區最早的媽祖廟,如果要說開台媽祖廟當屬台南大天后宮,以香火來論的話北港朝天宮從清朝康熙時就香火鼎盛了,但近來因各地皆在爭誰是開台媽祖及大甲媽因與北港朝天媽祖回娘家一說翻臉有漸漸被新港奉天宮追上了。

關於媽祖傳說有兩種說法。媽祖得道日九月九日確定的,在馬祖天后宮的傳說媽祖得道是救父而亡,屍體漂至馬祖,馬祖才有衣冠塚。另一說法是得道飛昇於湄洲島。各家說法不一,大部分的人採用飛昇得道一說。

●第一天(106年的727日星期四)

在106年的727日一早就和老婆搭著最早班的高鐵從台中趕到台北松山機場,再與旅行社的送機人員領到機票之後,馬上進入入口管制區等待飛機準備出發,目前飛馬祖的飛機只有立榮航空一家,當天天氣不錯,飛機也正常起降,所以我們很順利的搭上飛機,帶著開心的心情前往馬祖,我們搭立榮B7-8755的班機飛馬祖,很快的不到50分鐘就在南竿機場降落。

南竿是馬祖最大的島,在還沒去馬祖玩之前,我一直以為馬祖跟金門一樣是一個大島而已,後來上網查才知道馬祖不是一個大島,而是由數個島組合而成,最大的島是南竿,其次為北竿,馬祖隸屬連江縣在地理上位於臺灣西北方的臺灣海峽上,下轄南竿鄉、北竿鄉、東引鄉、莒光四鄉,包括:南竿、北竿、東莒、西莒、東引、亮島、高登、大坵、小坵還有許多無人島嶼,形成東西窄、南北狹長的地形,總面積約為29.4平方公里。南竿是馬祖的政經文教中心。因距離中國大陸福建的閩江口僅15公里,過去即被譽為上天灑在閩江口的一串珍珠。

下了飛機之後馬祖當地導遊林增官先生就已經在出口等我們了,他是負責帶我們第一天至第二天早上的導遊先生,接到我們之後緊接著開始我們第一天的旅程:

 

■八八坑道:

遊馬祖第一站是到大家最常聽到的馬祖「八八坑道」了,至於為什麼最常聽到,就是「八八坑道」這個酒的品牌!不過「八八坑道」這個酒的品牌所生產的酒並不是由馬祖八八坑道這裡所生產的,而是在台灣雲林一家酒場所生產的品牌,所以大家不要誤會嘍!

八八坑道,就位於酒廠斜前方不遠處,坑道主體由花崗岩構成,相傳是先民躲避海盜的藏身山洞;國軍進駐馬祖後,加以鑿高、挖深與強固,闢為戰車坑道,全長200公尺,可容納一個步兵團的兵力。正向出口可迎擊海上入侵的敵軍,後方出口可通往過去的南竿軍用機場;施工期歷時約10年,於民國63年完工,當時司令官夏超為慶祝蔣公88歲誕辰,因此命名為「八八坑道」。

民國81年軍方正式移交馬祖酒廠使用,酒廠接收後改為儲酒用,坑道內冬暖夏涼,長年溫度約15-20℃間,具恆溫穩定作用,是絕佳的儲藏酒窖,尤其陳年老酒。目前主通道為罈裝老酒存放區,次通道為高粱酒系酒槽區,進去坑道內可以聞到四溢的酒香,置身其中不禁令人微醺。

 

■馬祖酒廠

馬祖酒廠成立於1999年8月8日,為連江縣所屬的公營事業公司,南竿廠前身設址於復興村的「中興酒廠」,成立於1956年,循古法釀酒,早年以生產老酒、高粱酒及藥酒為主,隸屬馬祖戰地政務委員會。1970年擴建廠房於現址,更名為馬祖酒廠,南竿廠以生產大麴、高梁、藥酒和陳年老酒最受歡迎。

對馬祖人而言,老酒不僅是生活的必需品,更是精神的鼓舞、感情的支柱,早期的馬祖漁民清晨出海之前,就習慣引用老酒來驅寒,在狂浪和寒風中與大海搏鬥,魚蝦滿載而歸後,也以老酒紓解疲憊,三五好友夜裡促膝暢談,陪在一旁的也是老酒,這都是馬祖的老酒文化特色之處,它與馬祖的生活緊密結合,是其他酒類所少有的,進入酒廠後公司會請你一杯馬祖老酒試喝,所以馬祖老酒真的是廣結善緣的最好朋友。

原本以為喝酒之後會頭昏腦脹,但我老婆喝了一杯之後卻說整個人都精神起來!而我連喝兩杯,再配上馬祖產的花生,酒香入喉加上香脆花生,真是人生一大享受。不過酒畢竟喝多了還是傷肝,當天喝一杯還好,回家以後自己倒了兩杯喝完也開始頭暈了,所以特別強調如果你是自己租車的話千萬喝酒不開車(不過還好我們是坐旅行社派的遊覽車,多喝點沒關係!科科!@@)。

導遊說馬祖最有名的藥酒是「海芙蓉酒」,海芙蓉是一種名貴藥材,生長在懸崖峭壁,因此產量不多。馬祖民眾經常用來浸泡高梁酒,約存放一年後可見藥效。由於市面上海芙蓉售價每斤高達數千元,昔日有些馬祖居民和阿兵哥因採拾海芙蓉而落崖喪命者不計其數,後來馬防部公佈禁令當地居民不可攀爬冒險採藥,當時政府也修改法令大幅提高藥酒檢驗標準,又因為是藥酒,所以馬祖酒廠後來也不再生產海芙蓉藥酒了。

有人後來看到這種藥草的商機,想把海芙蓉拿回去種,但卻得不到原本的藥效,導遊說原因是這種藥草生長在山上或海邊,長年受到海風的吹襲,吸收了天地間自然的日月精華及芬多精,所以由人種出來的藥效和自然生長的野生海芙蓉藥效完全不同,一定要買到野生現採的海芙蓉才治療的效果。

由於市面上海芙蓉售價每斤高達千元,分為海上與山上兩種藥效不同,山芙蓉價格較低,馬祖地區特產店出售的海芙蓉是讓顧客自行帶回泡酒,可治風濕。因為是藥酒,屬於是藥品而且馬祖酒廠也不生產,所以無法在酒場買到,如果要買的話可以跟當地有自行泡藥酒的民眾或特產店問看看,商家告訴我說這種藥酒要喝時可以先倒到另一個瓶子,藥材還可以加米酒頭再泡個一到三次,藥效還是能持續,有興趣的可以試試。

 

■馬祖村(港)及巨神像

「馬祖村」名稱得自「媽祖」,相傳宋代時,媽祖林默娘因父親出海捕魚,遇風落海,投海救父,後來身負父屍漂至此而得名,居民為感念其孝行,稱此澳口為「媽祖澳」,後來國軍駐守媽祖,改稱「馬祖」,此即馬祖命名之由來。

馬祖村是南竿西區大村,福澳港未開闢前是馬祖出入台灣的門戶,既是軍港,也是漁港和商港。著名的「馬祖境天后宮」坐落於此,不但保有「靈穴」,而且西元2009年西邊山頭上的媽祖巨神像落成,巍峨矗立。廟側有步道往南上接勝天路,幽深而迷人。

在馬港天后宮旁邊、中正國民中小學後門下方,建有一座白底黑字的「馬祖劍碑」,又稱馬祖之劍,是國軍部隊於民國73年所建,是馬祖重要地標,前往馬祖的遊客,都會在此攝影留念。

媽祖巨神像9810月完工,高度28.8公尺,是全世界最高的一座媽祖神像。媽祖巨神像的興建,代表馬祖人民對於媽祖信仰的虔誠,這座神像從提案到正式落成,花了十年以上的時間,可見馬祖居民的決心。神像周邊陳列十二幅雕塑,述說媽祖得道成仙的故事。

祖巨神像高度為28.8公尺,正好與馬祖全縣四鄉五島的總面積28.8平方公里相符,但經過最新測量,馬祖的實際面積為29.6平方公里,也因此在建造時,便將媽祖巨神像加上避雷針,使其高度亦為29.6公尺。整座媽祖巨神像主體是由365塊花崗岩為主結構興建起來,也象徵「日日平安」之意。神像的設計除神像本體外,從遠處特定的角度望去可以看到好像媽祖駕著一艘船航向大海,連江縣政府已申請金氏紀錄為世界第一高石造托燈媽祖神像,更使得馬祖與媽祖的關係密不可分。

馬祖港簡稱「馬港」原為一軍港,灘頭附近停靠幾艘俗稱「開口笑」的登陸艇可供民眾拍照留念。記得在Line上跟高中同學聊天時同學有提到,他曾經在編號406的登陸艇上服務過,我再確認一下還真的是編號406號的船,趕緊照了張像傳給同學,如果照我同學的說法他曾經在那艘軍艦服役的話,那這登陸艇應該也有很大年紀了。國軍厲害的地方就是很老的武器還是可以保養得很好而且還有作戰能力,這登陸艇上約可停放23輛的坦克車,我不知道這些登陸艇是專門放在碼頭供人拍照的還是剛好放在這裡或是另有其他用途,因為上網查資料時一直有看到這些船停靠在碼頭岸邊的照片就是了。

 

■馬祖天后宮

根據民間傳說,宋朝年間林默娘因投海營救父兄,不幸遇難,林默娘的遺體隨海漂流至南竿島附近,被漁民打撈上岸,漁民感佩其孝心,將她葬在海岸邊,之後湄州鄉親得知此事,跨海到南竿將其遺骸迎回,只保留衣冠塚。雖然馬港天后宮歷經多次整建,但現在所見的衣冠塚,也就是當時的墓穴,從未移動,據說每次有意移動,都會有一些靈異事件發生,如民國52年國軍因辦理伙食時不慎發生火災,燒了部分廟體,為平息眾怒而承諾改建,工兵在施工時無意將地磚舖過墓穴,隔天地磚離奇地全部破碎;而最近一次,也就是民國90年的改建,施工單位原本怕破壞墓石所在,打算暫時遷移,但鑽地的地鑽卻突然斷裂。新廟落成時,廟方原本想為衣冠塚的墓石塗上油彩,但奇怪的是,任何塗漆都難以上色,經擲筊請示,媽祖做了保持墓穴原樣原色的指示。馬祖的墓石就在香案前方,為保護古蹟,廟方裝上了強化玻璃。

■前往東莒

我們簡單的在馬港附近的街上吃飯,因為下午還要搭船趕行程至馬祖的離島「東莒」,所以吃完飯後,我們緊接著就搭車前往馬祖最大的港口「福澳港」準備搭船。福澳港位於南竿島上,為馬祖目前最大的碼頭,更是想要前往北竿、東引、莒光各離島的必經之地,是連江縣主要的海上門戶。搭船前導遊還很熱心的提醒我們,搭船時會先經過西莒,船長開到西莒時會廣播到西莒的旅客下船,千萬別下錯地點,不然到時候就GG了!

從南竿到東莒搭船還蠻遠的,上次去綠島暈船的經驗讓我嚇到,不過還好今天海上風平浪靜,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時間我們到達東莒的猛澳港,一到港邊就能看到「同島一命」的明顯標語,顯示國軍遇到戰爭堅守的決心。另外進入港口後看到「軍令如山、軍紀似鐵」八個巍巍紅字大碑,和港口的自然風光搭配真有戰地的感覺,猶向世人訴說戰事讓純樸的漁村成為戰地的往事。

■大埔聚落與大埔石刻

 

大埔石刻在民國42年被國軍發現,並訂定為三級古蹟。石刻記載著名將沈有容輝煌的戰功,石刻原文為「萬歷彊梧大荒落地落後挾宣州沉君有容獲生倭六十九名於東沙之山不傷一卒閩人董應舉題此」計四十一字,分七行直刻,每行六字,每字直徑為二十二公分。係記載萬歷四十五年五月,福寧參將沉有容興師討伐犯我閩、浙沿海的倭寇,生俘倭寇六十九名,不傷一兵一卒,時適居於此的文人董應舉特銘石記載此事。當地民眾相傳,大埔石刻本身為一藏寶圖,如果能破解字裡行間的暗示,就可以找到隱藏在東莒島某處的寶藏,不過我對這石刻內容沒太大興趣,因為我是不太喜歡花太多腦筋的人,而且如果真是藏寶圖,經過這麼多年應該有許多聰明絕頂的人會破解吧?可是好像也沒人發現有什麼寶藏,就讓後面有興趣的朋友再想想嘍!

到東莒,看老房子絕對是必備的行程。除燈塔下方的福正聚落,在大埔石刻旁的大浦聚落亦值得一看。福州語「浦」為小港灣之意,東莒附近海域早先盛產黃魚、鯧魚與帶魚,大浦是島上僅次於福正的第二大傳統漁村,澳口面南,為一個天然港灣,景色秀麗。聚落對面之「對面山」(又稱樓仔頂)正好可以阻擋冬季北風的入侵,故島上居民依經驗法則順應季風變化改變漁作澳口,因而有「夏福正,冬大浦」的居住慣例。

昔日的大浦是一座大漁村,國民政府遷台之前,聚落內民家就有50餘戶,居民200餘人,港內停泊數十艘大小漁船,村內蓋有一座白馬尊王廟,迄今170餘年,但後來由於漁業蕭條,人口外流,目前沒剩幾戶居民居住。

 

■東莒燈塔(東犬燈塔)

東犬燈塔又名東莒燈塔,清朝因鴉片戰爭失利,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開放沿海通商,為便於辨別福州方位,同治年間又應英人要求興建燈塔,於清同治11年(西元1872年)東犬燈塔誕生。東犬燈塔後於民國77年被內政部評定為台閩地區第二級古蹟,是台灣第一座使用花崗岩建造的燈塔。燈塔的高度約19.5公尺,光源經過蚌型水晶透鏡折射後,光程可遠達16.7浬(約31公里)。

 

東犬燈塔靜靜在東莒島服勤超過百年,每天夜裡固定閃爍著一長兩短的燈號。976月開放的燈塔文物展示館當地居民稱為「白毛城」,屬於英式建築,館藏豐富的燈塔文物,不容錯過的遊覽重點。

東莒燈塔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在連接燈塔與辦公室的草地上,築有一道長達30公尺的白色防風矮牆,主因是東犬燈塔位處高地而附近風大,為免守燈人手上的煤油燈被風吹襲甚至遇到大風時有可能將人吹走,於是於辦公室至燈塔間建立一座矮牆,如需由辦公室前往燈塔而遇風大時可沿牆邊扶牆前往。

燈塔入口前有兩尊小砲,導遊說是所謂的霧砲,如遇海上大霧,點燃霧砲可提醒船隻注意本處有島礁以免誤撞,不過這霧砲我往砲口內看了一下,砲口已被封死,所以在目前只是這個風景區的裝飾品罷了。

 

■福正聚落與福正沙灘

東犬燈塔的下方是福正聚落,東莒當地有句俗諺:「夏福正,冬大浦」,由於大浦村位於南端,冬季時恰可抵禦東北風,而夏日吹西南風,東莒島北端的福正村最適人居,讓早期的東莒島民,就如同諺語所說,隨季節往返兩村港澳捕魚。福正曾經是東莒最繁華的村落,但因人口外移,往日的榮景不再,獨留一幢幢殘缺的石屋與後方東犬燈塔相伴,還有仍默默守護村莊的白馬尊王廟。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動聚落保存,福正村從杳無人煙,成為珍貴的文化遺產。福正聚落的建築形式,多為簡單的二落水,亂石砌,與芹壁相比,又是另一種景致。

順著村裡的小徑走向海邊,會發現一抹潔白正在海陸交界處,隨著海風浪潮流轉靜臥,那是被福正聚落圍繞的福正沙灘。福正沙灘是馬祖少見的砂岸地質景觀,細軟潔白的砂粒,正是人們體驗踏浪採蛤的最佳所在。福正沙灘是馬祖花蛤的產地,它的潮間帶生態亦相當豐富,甚至有「東莒的冰箱」美稱,花蛤盛產的夏天,只要徒手挖就有收穫,不過因為我沒帶挖砂工具,所以也沒特別下去挖看看是不是可以輕易的挖到花蛤就是了。

   

夕陽西下,導遊最後帶我們去附近的高點看夕陽,這裡的夕陽也是我特別推薦的景色,看完夕陽便結束今天充實的旅程,接著前往我們今晚住宿地點「鄉村民宿」。

 

 

■追尋藍眼淚

晚上的行程導遊說要帶我們去追藍眼淚,這也是我們來馬祖主要的目的。藍眼淚是在春夏交接的季節中,在馬祖海濱會出現的海上奇景,海岸在夜晚海浪的拍打下,不斷出現螢光色的藍點,整個海岸線像是一片藍色啤酒海,感受超震撼。所以大約用完餐的晚上八點,導遊先去猛澳港碼頭看岸邊是否可以看到,不過我只看到很少很少在岸邊的幾個點而已,這次幾乎看不太到像網路照片一樣一大片的藍眼淚。

接著又帶我們到福正沙灘踏星砂,至於「藍眼淚」跟「星沙」差別在哪裡呢?藍眼淚是一種藻類學名鞭毛藻,是一種螢光藻隨浪頭一波波湧入海灣內,當海浪拍打岸邊或岩石上鞭毛藻受到刺激而發光;至於星砂則是一種介形蟲隨浪衝上海岸,經由踩踏造成驚嚇而發出螢光,所以當我們用腳踩沙灘時,會一閃一閃的發光像星星一樣,故名星沙。

我和老婆在海灘上不斷的踏著,還真的有看到一一點藍光在發亮,導遊用手撿起在沙灘上發出藍光的星沙,放在我們的手上還不斷的發出一閃一閃藍光,就像是海裡的螢火蟲一樣,真的是太奇妙了!

不過這次遺憾的是在馬祖看到的藍眼淚很少,導遊說藍眼淚可遇不可求,真正藍眼淚多的季節是在四、五月的時候,現在這個季節比較少!所以這次藍眼淚的追尋結果算是失敗,就無法給大家看到照片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