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瓜石、九份老街
一、歷史沿革:
金瓜石及九份位於新北市瑞芳區,在早期由於金瓜石及九份山區陸續發現金礦,因此湧入大批採礦者湧入此地,當時有一商家鋪號名為『瑞芳』,是由陳登、賴世所經營的,商舖中販賣的商品相當齊全,成為前往山區採金與往返噶瑪蘭(宜蘭)的中途補給站以及休息所在,在當時往來兩地的旅客或採礦者相當多,因此會把瑞芳商舖當成目的地,說『去瑞芳』或『從瑞芳回來』,久而久之瑞芳一詞就成為當地的名稱。
二、地理位置
瑞芳區位於新北市,面積約為70.7336平方公里,西臨基隆市、南鄰平溪區、雙溪區以及貢寮區、北瀕東海,是台灣東北部著名的鄉鎮,以採礦業發展出其他產業。
 
三、景點介紹
■金瓜石:
金瓜石,是位於台灣本島東北部的一個聚落,行政區劃隸屬新北市瑞芳區,地處雪山山脈北側支稜與東北角海岸間。金瓜石與九份因地緣相近,在早期也同為重要礦區,故一般合稱「金九地區」。
金瓜石曾因開採金礦而與九份繁華一時,亦隨著礦產枯竭而迅速沒落,自相鄰的九份因電影《悲情城市》一炮而紅,成功轉型為觀光勝地後,金瓜石也朝向觀光休閒方向重新發展。電影《無言的山丘》,即以日治時期的金瓜石礦業為背景。
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當時在進行基隆七堵的基隆河河段修築縱貫鐵路鐵橋時,有工人在河道中發現砂金,不久之後就在基隆河引起一股淘金熱潮,而淘洗金砂的範圍更往上流延伸至基隆山山腳下的龍潭堵(今日瑞芳火車站一帶)。之後,有不少淘金客為了尋找金礦源頭順流而上,在1893年,終於被一位潮州籍的李姓農民在九份山區附近發現了小金瓜金脈露頭,而在小金瓜露頭被發現後不久,淘金客也在附近發現了大金瓜露頭。
「金瓜石」這個地名,即因為大小金瓜的山型貌似南瓜,也就是台語所說的「金瓜」而得名。原本寂靜的基隆山,因著大小金瓜露頭的發現而開始繁榮起來,也開啟了日後九份及金瓜石礦業的輝煌歲月。
金瓜石著名景點:
黃金博物館。館區包括:四連棟(金瓜石地區保存良好的完整日式建築)、太子賓館(招待當時的日本太子後來成為日本的昭和天皇,不過當時的皇太子因為身體微恙,所以跑去北投泡湯養病去了並沒有住在這裡過)、本山五坑(採金坑道體驗區)、黃金館等區,黃金館內除各種展示豐富多元引人入勝之外,更令人眼睛一亮的,就是那遠近馳名的鎮館之寶:220公斤的999純金大金磚,大金磚開放民眾參觀及觸摸,有興趣可以去摸摸看看金磚是什麼樣的感覺。
黃金博物園區,除了能了解金瓜石地區的歷史發展之外,更能在黃金博物館內體驗淘金樂,更是民眾來到黃金博物園區不可錯過的體驗;此外,黃金博物園區周圍也有許多景點,例如地質公園、黃金神社、無耳茶壺山、黃金瀑布等,經由水湳洞更是可以通往九份,讓金瓜石、九份串成系列的旅遊絡線。
■九份
你在《悲情城市》中看過它、你在《神隱少女》中看過他,這裡就是九份老街,存在你我隱晦又清晰的記憶中。
九份位於新北市瑞芳區,是昔日台灣的採金礦中心,環山面海,擁有變化多端的山海美景,為一座小小的山城,保有著純樸的舊日生活風貌,根據《台北縣誌》上的文獻資料顯示,在清朝初年的時候這裡的村落只住了9戶人家,因此每當外出到市集購物或是貨船來到時每樣東西都是要九份,後來九份便自然而然地成為這裡的地名;清朝光緒19年(西元1893年)在九份地區發現砂金,淘金與採金的人潮便逐漸湧入此地,但在金礦產業漸漸沒落之後,九份的輝煌時期便走向歷史。
著名景點:
一、九份金礦博物館:
金礦博物館位於九份老街旁,所珍藏的各式礦石號稱歷經百年來收集難得一見。館內除各式礦石外尚有專人表演沙金的製鍊萃取過程,尚有錄影帶欣賞以及詳實的口述解說,各式採礦器具一一標示列出,若有不解之處可隨時向解說人員請教,館內兩層,第一層為礦石展示區,第二層為影片欣賞與沙金萃取表演區。如果要深入瞭解九份歷史,礦石館一定要去,想像當時繁華熱鬧與採金礦的情景。
二、九份老街
九份最熱鬧的街道,也是聚集最多小吃的地方。但最有名的還是九份的芋圓,香Q有勁的芋圓,除了原有的地瓜、芋頭口味之外,還有特別的抹茶口味,冷熱皆宜,另外還有許多必嚐的草仔粿、芋粿巧、魚丸、魚羹、雞捲等,紅糟肉等美食;此外還有黑糖麻糬、豆腐乳、無鉛土皮蛋等等,都是相當美味的伴手禮喔!
三、阿妹茶樓:聽說這裡是宮奇駿神影少女湯婆婆湯屋的場景。
四、昇平戲院:北台灣最早的戲院。昇平戲院的源起可追溯自大正5年(1916年),當時由顏雲年提供土地,臺北廳提撥經費,於九份街上中心平坦之地,建築一魚菜市場(即今日公有市場前身)。市場成立之後,為提供娛樂,將市場邊的茶園剷平興建木造戲台,主要上演歌仔戲,約略可容納三四百人,為昇平戲院的前身。昭和2年(1927年),戲台由於不堪使用而崩垮,經營者改在今日的現址建造「昇平座」(光復後改稱為「昇平戲院」),佔地約200坪,是台灣北部的第一家戲院、也是日治時代全台灣最大的戲院,完工於1937年,估計耗資當時的50萬圓,是相當可觀的一筆錢。起初一樓是石造,二樓木造,建造過程全用人力和手工,整地挖出的石塊就當作現成的建材,後因遇到強烈颱風被吹倒,民國40年(1951年)改用水泥空心磚與木結構屋頂。當時的戲院設計很先進周全,上下兩層,滿座約可容納2,000人,考慮通風問題,走道有坑洞,設置大型風扇將空氣由地面往上吹。現在從海悅樓、阿妹茶樓或九戶茶語頂樓皆可俯視其內部。
九份產金時,昇平戲院的白天晚上一直都是人潮洶湧。演出的戲劇種類很多,如日本的新劇、歌仔戲、默片、日本片及台語、國語電影等等。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金瓜石 九份老街
    全站熱搜

    飛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